南汉山城的历史真实吗

很多人不清楚南汉山城的历史真实吗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南汉山城的历史真实吗的内容吧!

  《南汉山城》是韩国前总统金大中非常喜欢的一部历史小说,很多韩国人都是通过这部书来了解朝鲜李氏王朝与明、清两代的宗藩关系。

  在2017年,它被改编成为了电影,获得国内外的一致好评。从历史观上看,它是韩国电影界的一大进步。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段“丙子胡乱”,也被称为李朝版的“靖康之耻”,韩国影视圈总是不敢正视。早些年,他们拍了好些类似于《最后的武器——弓》这样的“抗清神剧”。

  《南汉山城》则不同,它虽然还是以儒家“夷夏”本位为视角。

  但这部电影承认了李朝和清之间的巨大军事差距,将一个自诩“小中华”的农耕文明在游猎民族的铁蹄下的无奈展现的淋漓尽致。

  1、 为什么要战

  朝鲜、三韩、高丽、白袍之国……这个国家有很多古称。而明朝皇帝选择了朝鲜这个名字作为赐名,取代高丽。当初,高丽将领李成桂奉命进攻辽东,可李成桂畏惧强大的明军。

  最后李只得两害相权取其轻,发动兵变掀翻了高丽王朝。

  半岛上最后一个封建政权——李朝(1897年改为大韩帝国)就是这样戏剧性的诞生了。朝鲜国王正式纳入明帝国宗藩体系,作为明朝郡王,可以享受亲王待遇。

  而发生在明末的这场“丙子胡乱”,是以朝鲜拒绝向清帝称臣开始的。李朝肯定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尊严,但是“为了与明朝的大义邦交”这句话也赫然出现在电影片头,并非虚言。

  是的,曾几何时,日本的丰臣秀吉以举国之兵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几乎吞并朝鲜。明朝万历皇帝耗费白银八百万两,调集重兵征讨多年,挽救了李朝的宗庙社稷。

  “神宗皇帝于我国,有万世不忘之功矣。当壬辰板荡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则我邦何以再造而有今日乎?”

  可是,这场战争也极大的削弱了明军在辽东的力量。到了17世纪上半叶,女真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

  当然了,朝鲜历史上并不仅仅向中原王朝臣服。辽、金、蒙的铁骑都曾一次次突破过高丽的千里长城,用金戈铁马换来贡品和美人。

  对的,就有金。金与后金,靺鞨女真与建州女真,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老女真语和后女真语(满语)都属通古斯语系。

  只不过在文字上有所不同:金国的完颜家族源于靺鞨女真。完颜氏在立国之前曾是辽(契丹)的臣属,所以就用契丹文创造自己的文字,这种文字在蒙古灭金后逐渐消亡,皇族完颜氏也遭到灭族。

  所以,到了几百年后,女真中的建州部落崛起时,爱新觉罗家族就借用蒙古字母创造了新的女真文字,成为之后的满文。

  史学界也一直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女真只是个地理概念而非血缘概念。

  但不管怎么说,在地缘政治的天然条件下,高丽和女真的世仇是延续下去了。金强大时曾侵犯高丽,而李朝繁荣时也蚕食女真的领地。最后,随着后金(清)的崛起,形势再一次逆转。

  皇太极和多尔衮跨过了鸭绿江,十二天就打到了汉城。

  2、“胡”与“乱”

  而在中华大地的北方,女真也再次成为游牧民族的强者。明建立后,元变成了北元,蒙古又一次次分裂、内斗,成吉思汗的子孙一步步没落。

  草原上的霸主之位,最终被来自东边白山黑水中兴起的女真族夺走。

  当皇太极西征胜利、击败了蒙古林丹汗后,俘获了大量“黄金家族”的妻妾子女,得到大汗之印。

  此后,满蒙通婚的频率越来越高。漠南蒙古的王公们,也不得不承认建州女真“继承”了蒙古“黄金家族”的事业。

  历史教育我们:实力往往能改变人对于血统的执着。这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皇太极作为一个女真人,成为了新的蒙古大汗。

  当然,他还不满足。他改女真为满,改金为清,他的梦想是做全天下的皇帝。漠南蒙古已经解决了,皇太极剩下的最大敌人是明朝。但是,他先要拔掉背后朝鲜这根刺。

  比起国内的《清宫风云》、《江山风雨情》、还有《山河恋》这样的剧。

  《南汉山城》这部电影的服道化要真实很多。标准的“金钱鼠尾辫”,国内导演很少去还原,反而是韩国人做的很客观。最难得的是电影使用了满语。

  要知道,满洲上层贵族虽然会学习汉语,但是他们内部沟通仍然使用自己的母语,这一状态在清朝中后期才改变。《南汉山城》中的满语还不能说标准,但这种精细已经胜过国内许多无良剧组。

  电影中,朝鲜使臣来到清军大营。看到清军士兵有人食生肉,龙骨大将军(英额尔岱)用餐,食物也只是一些半生不熟的肉类和饽饽,吃相也比较“原生态”,这是非常尊重历史的。

  实际上,后金的老汗王努尔哈赤的菜单上,就有生野猪肉。到了皇太极时期,虽然引进了汉地的少量菜品,但尚未成为主流。

  据《满文老档》记载,王公贝勒们的宴席也是“不设桌案,席地而食。”皇太极本人最爱的,也就是白水煮熟的猪大腿骨,用刀子剃下软烂的肉吃。

  在今天,我们能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可是在当年,这在朝鲜君臣的眼里这又是另一番景象。

  李朝的官方文字是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满文才诞生不久;李朝王室用的是明朝赐予的衣冠服饰,李朝是同样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小中华”。

  而清国还在草创阶段,处于封建社会的门槛,奴隶制部族的残余还未清理干净。

  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农业文明,被一个游猎民族征服了,这无疑是痛苦的。尤其是当文化上的优势不能扭转军事上的劣势时,这种无奈更加心酸。

  在冷热兵器混用的早期时代,火铳还无法对骑兵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清军还从明军那里俘获了红衣大炮。

  李朝从一开始就毫无胜算:一次小小的阻击没有挽回颓势,兵判出城野战的策略更是自取其辱。

  最后,迟迟不愿动手的援军也在夜晚与清人不期而遇,化作了雪地里的一片片的尸体。李朝的君臣没有选择了。

  3、 我想活下去

  皇太极亲自来了。如果就是想攻破南汉山城,灭掉李朝,他不必来。这更多的是出于政治目的。

  寒冷的大年初一,朝鲜君臣在城内,对着北京的方向,望阙叩拜明帝。皇太极就站在城外远处,居高临下地看着这一切,若有所思——应该让朝鲜王改换门庭,在众目睽睽之下向自己行君臣之礼。

  结局被清营的朝鲜翻译说中了,“城破的原因往往来自内部”。大臣们吵成了一锅粥。兵判当初喊打喊杀,现在却想着推卸责任了。

  宗室们连给将士捐衣物都不愿意,此刻却开始发挥他们的机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喊战,但是又很少有人敢直接喊降,还是吏判崔鸣吉打动了国君。

  “我想活下去”,国君终于说出了心声。

  于是,一场不愿意被后世提起的“丁丑下城”发生了。在三田渡,朝鲜仁祖脱下王袍,穿上平民的衣服,以罪人的身份朝觐清太宗,行三跪九叩之礼。大清皇帝公德碑永远的立在了那里,而清帝掠走的,是50万人。

  崔鸣吉对朝鲜王说:大义名分、尊严固然重要。可总要先活下去才有尊严,活下去才能讲大义名分。

  在实力面前,“三百年来血诚事大,受恩深重”也不过是一句空话,最后只得“一朝为臣妾于胡虏”。李朝臣服后,也不得不跟随清军去参加宁锦之战,他们能做的,就是对明军的进攻消极一些。

  “显州炮手李士龙者在军,胡人令放炮。城上人呼曰:“朝鲜人,尔忘神宗皇帝罔极之恩,今乃助贼虏害华人耶?”哭声震天,士龙不忍放炮,每放辙去丸。

  胡人觉之,杀于军前……”这样的事情毕竟是少数。对李朝而言,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都不能做主,对于大明的灭亡更加无可奈何。“义同君臣,恩犹父子。”

  这话除了聊以自慰,别无他用。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在明亡一甲子之际,偷偷修建大报坛,偷偷供奉明朝皇帝,仅此而已。

  有些事是电影演不出来的。比如,李朝不知道的是,南汉山城被围后,崇祯帝已经要派兵援助。

  这件事直到一百多年后,朝鲜使臣才从北京买来的《明史》中得知,他们的英祖也只能空发感慨:“试思崇祯时景象,清兵满辽阳,流贼遍中原。

  然犹欲涉海出师,远救属国。中夜念此,不觉泪下”。可惜,一切已成为徒劳,野蛮与文明的悲剧循环上演,成为了两个民族永远的遗憾。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南汉山城的历史真实吗,如果感觉不错可以收藏本站哦。

本文有网友:蛋花贡献,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ichuming.com/w/12199.html

生活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本站非盈利且无偿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如有文章有不实信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邮件weichuming@126.com反馈核实。

(0)
上一篇 2023-05-16
下一篇 2023-05-16

相关推荐